“雙城可能同城化,比如說成都上班眉山住,這不再是一種奢望。” ——戴賓
  對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戴賓而言,時速250公里的高鐵夢想,今天照進了現實。2002年,在四川省科技廳的一次座談會上,他曾提過“在成都和綿陽間,修建時速超過200公里的鐵路”的大膽想法,“當時有人說天方夜譚,12年過去,天方夜譚變成現實。”
  “成綿樂客運專線開通後,以成都為中心,15分鐘可至德陽,30分鐘可至綿陽、樂山”,在他看來,城市之間實現通勤,是城市群實現一體化發展的關鍵,“一小時通勤圈,將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,形成一小時經濟圈。”
  區域經濟成都平原城市群“抱團”
  一小時通勤圈的利好,是一小時經濟圈。
  “城市群發育成熟的重要標誌,即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”,戴賓說到,但經濟社會活動,總是在一定的空間上展開的,有空間就有距離,有距離就會因為剋服距離而產生成本,包括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。
  “中國科學院曾做過一項研究,中國城市居民從心理上和生理上能夠忍受的最大通勤時間為50分鐘,一般將通勤距離確定為一小時,一小時經濟圈就是通勤圈。”戴賓說,一小時通勤圈將促成一小時經濟圈。成綿樂客運專線開通後,將會在成綿樂一線形成大流量、高密度的通勤流,從而極大地密切沿線城市之間的經濟社會聯繫,加快經濟社會一體化的進程,推動成都平原城市群率先發展,加快建成西部地區核心增長極,助推四川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。
  生活利好“雙城記”變“同城記”
  對成都平原城市群百姓而言,“雙城記”的故事,可能演變為“同城記”。
  “從過去來看,成都平原城市群之間主要靠高速公路,一旦遭遇事故和氣候條件而受到影響,高速公路關閉現象時有發生。”戴賓說,成綿樂鐵路客運專線的開通,城際高鐵運輸受氣候條件限制小,更加穩定、高效,意味著“雙城可能同城化,比如說成都上班眉山住,這不再是一種奢望。”
  在他看來,以鐵路為樞紐所打造的以成都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,不僅會由此衍生出經濟圈,最終更將形成城際生活圈。“邁入城際高鐵時代,會給沿線19城居民生活帶來很大改變”,他說到,“高密度、小編組、發車密度大的城際高鐵,以公眾出行與旅客運送為目的,讓一城居住一城上班的新模式成為可能,隨著開通時間越久,城市間經濟、文化等融合程度更深,將創造前所未有的城際文化。”
 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路延實習生楊鐠玉  (原標題:成都平原駛入“一小時通勤圈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kmglgmiuw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